《四家合註》第二講法師學習心得分享——釋如法

字體大小: 大+ 小 -

在這世界上,不乏有許多拼盡全力去追求人生目標的人。但是,如果我們自問,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這世界上最完美、最極致的目標嗎?或許就沒什麼人敢篤定的說是了。那麼,既然已經竭盡全力去做了,為何我們卻不選擇一個最極致的目標去追求呢?究其原因,大多不出兩個理由,一個是不知道什麼是生命最高的境界,其二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達到這麼偉大的境界。

真如上師這一講對於「菩提」的開示,正是為我們解答了我們心中的這些問題。

「菩提」,是生命的一種淨化與證悟的狀態,是內心對於究竟的智慧達到至極純熟的狀態,當我們證得無上菩提的時候,生命就遠離了一切痛苦、疑惑,處於純樂的境界。《菩提道次第廣論》在其論名之中,就告訴我們世上有人達到了如此勝妙的境地,而這本論也就是要帶領我們走到這樣的境地,我們是可以徹底擺脫種種的痛苦、不如意,不需要將自己禁囿於這種無奈的生命狀態之中。

但是我們如何確信自己能達到這樣美好的生命狀態?

上師開示中說到:

痛苦的屬性不是永恆不變的,這世上是有對治品能夠摧壞他的。就像寒冷,當我們感受到寒冷時,我們不會感到無法可想,因為很顯然的,只要能夠取暖,最怎麼冷都有辦法可想。又像黑暗,只要有了光明,再長時的黑暗也能破除。這就是對治品與所破品的關係,一者出生,一者即滅。智慧與無明、道證與煩惱,就是這樣的關係,只要我們開始串修正道,我們的心就必定會越來越明晰有力,煩惱的力量必定越來越弱。所有的人,無一例外都能做到,我們沒有理由對自己說不能。

如果我們本來就有能力得到最好的,卻因為不知道自己有能力得到而放棄這個機會,讓本來不該絕望的事變成絕望,讓本來不須悲泣的事令人悲泣,世上還有什麼比這更加可悲又可笑?這一場講聞,就是要消滅這般可悲可笑之事。

上師不僅從心的體性來解說為什麼我們能成就無上菩提,更進一步告訴我們,從師長佛菩薩的悲心,也能成立我們必定能夠成就無上菩提。

「煩惱極其粗重」,這往往是我們成立自己無法成就的理由,但是對於師長佛菩薩而言,越是煩惱惡業粗重,佛菩薩越會對他生起不可抑制、不能自主的大悲心。如果我們值遇了永不棄捨我們的上師,他決志陪伴我們走向無上菩提,我們的心,難道不會動轉嗎?我們難道不會為他而改變嗎?只要我們不放棄自己,還有什麼理由被放棄?還有什麼理由不被悲智力圓滿的佛菩薩所救度?上師教導了我們,透由仰望師長佛菩薩的功德,更讓我們更加篤定自己能走上無上菩提之路。

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有可能處在一種「如如不動」的狀態,我們能成立無上菩提是最好的生命狀態,也能成立自己是可以成就無上菩提,但為什麼我們依舊癱在原地,不肯奮發趣向無上菩提?

上師告訴我們,這樣的現象,歸根結底,就是「沒認清輪迴的屬性」、「沒認清輪迴裡是沒有出路的」。我們怎麼可能會將最究竟的快樂與純然苦性的輪迴擺在一起猶豫地做選擇?這並不是我們傻到不分好壞,而是我們未曾認真直面輪迴究竟是個什麼屬性,還抱著一絲偷心認為可以在輪迴中苟且生存,因此才會有這樣的猶豫。但是當我們睜大了眼睛去看,純苦與純樂,根本是無法同等而語的兩回事,誰有心者,會抉擇不出走出輪迴趣向佛位才是大王道?

常師父在開示中不斷地告訴我們:「人人都有離苦得樂之心,因此人人都有佛性,就算有人說我不學佛,最終還是會找上這條究竟離苦得樂之道。」不過,就算我們人人最終都會覺悟,這早晚之間的差別還是不能等而視之的。畢竟,早一秒證悟,就早一秒走進無苦之樂,晚一秒證悟,就多一秒活在苦性之中,更何況人身難得易失,不及於此受取心要,將來等著的可能就是萬劫沉淪。因此在這場開示之中,上師殷殷垂教,其急切之情,實欲聞者早發希求菩提之心也!願我等凡沾法恩者,不負師長此心,真實地破除我們心中的退怯、無知、懈怠,早日醒覺,追隨師長三寶走向自覺覺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