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合註》第三講——如得法師學習心得分享

字體大小: 大+ 小 -

還在學生時期,內心總覺得缺了什麼,從研讀文學、選修哲學、到參加佛門的齋戒、佛七、禪七等方式去探尋。似乎漸漸找到答案,但還是覺得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直到值遇常師父、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才開始有篤定之感。原來我尋尋覓覓的就是它!它是值得用全部生命去投入的!也由此因緣,讓自己決心踏上僧侶的生命旅程。

追想當年,師父艱辛求得《廣論》清淨傳承,捧著如此得來不易的和氏璧,想要獻給苦難的芸芸眾生。不識貨的我們,卻始終將其認為是頑石。不放棄的他,遠離厭患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善巧引導,終於讓我們漸漸認得這份稀世珍寶的價值。若無不忍眾生苦的悲憫及利他勇悍剛決的精勤,何能至此!

此外,師父不僅是《廣論》的宣說者,更是實踐者。他,自正而後正人,自覺而能覺他,是順總佛教調相續法的化身,以是故,萬類根器的弟子,率皆心悅誠服,追隨其後。

師父擎舉著格魯教法的曙光,降臨了漢地,正當黑暗即將為之遠退,東土佛法始將興之時,無奈眾生福薄,師乃遽然示寂。然而,頓失依怙的我們,並未成為孤兒,師父將最深的心願、最重的責任託付於真如恩師。十一年過去了,恩師為我們開顯了大師密意,堅守師父宗風,維繫僧眾清規,不遺餘力。雖然仍有部分未解者的非議,但她用事實證明了一切,且看五大論第一次以僧眾整體學習的形式登陸漢地,學修並重的格魯宗風再現神州。

如今,開講《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更是師父所期許「建造金字塔頂端」目標的實現,恩師在開示中旁徵博引,以無邊的教理深入法義,能詮所詮並皆廣大,是《廣論》的廣釋,令末代所化機於一座上得以少力深入法海。

非僅如此,恩師更重視動機的清淨,故開講之初策勵我們「……為了能夠解決自他在生死中流轉的痛苦,我們要去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動機來聽聞」。如同至尊洛桑卻堅在《答問.善慧笑音》中所說:「一切修法初,如同梵語曰,即善觀自心,無上師尊意。」恩師的提策,總是易於入心,反省自己身為弟子,努力效學卻難達標準,多次體會,深思其由,實因恩師自身平日即是如此用功,於說法時才能自然流淌,誠於中形於外!

恩師所示的《廣論.四家合註》完全符順世親菩薩於俱舍論所說:「法施即無染,如實示經等。」以一顆清淨的動機及正確的宣說法義。

更進一步的不共處,恩師說法非常善巧結合相續,引領弟子突破內心的障礙,此第三講中,在說完《大方等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的治寶石師之喻及《藍色手冊》、《十法行續》的育幼子喻之後,親切地說到:

「有沒有發現在經典裡,佛陀把我們說的很可愛?要嘛是寶石、要嘛是幼子,沒有任何形容詞說我們是垃圾。但我們卻有的時候,對自己的生命產生很奇怪的自我捨棄……可是看到十方諸佛和善知識,卻非常非常珍惜我們內心的那個寶藏……儘管現在被重重的煩惱所圍困,但是我們心上的無自性,只是沒有證得的緣故。」以智者的角度重新定義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被理解、心打開的感覺。

在如上這些凡夫思惟的險處,是恩師引領我們到平坦的大王路。又說:「即便是這樣流轉,造作了很多惡業,佛菩薩和善知識從來沒有捨棄我們、陪伴我們、醒覺我們、呵護我們的善根。」娓娓道來,懇切真摯。在修練自心,轉染成淨的征途上,我們不是孤立無助的,能有勇氣走下去,就一定能走到!

末後,恩師還提策我們要將善行做成習慣,透由彼此的分享,更能相互隨喜令善業增長廣大,也營造出研討班良善的氛圍,真正成為培養蓮花的蓮花池。又說:「學習《廣論》,可以讓你穿越生命中曾經有過的難以想像的傷痛,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從一開始聽聞正法到最後,所有的部分都在解開我們煩惱的結使。」

短短的時間,解釋少少的經文,卻發揮大大的效用,將聞法者生命增上的條件——對師法友的信心,大步的向上提升。說法善巧何能至此?阿底峽尊者曾說:

「一個真正能夠把教法住持下來的人,必須要具有菩提心!」何以故?若一個人能把他人看得比自己重要的話,則必定有強大的心力去利益有情,也唯有這樣的修行人才能夠把教法住持下來、廣度群生!

師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