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第七讲

字体大小: 大+ 小 -

皈敬颂 2

这里大部分都是广论班的吗?《四家合注》可能对于还没有开始学《广论》的会不会有点深?但是也不一定,因为是宣讲佛陀的功德,所以只要喜欢听就可以了。 [00′20″]

在听闻之前,请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意乐,希望我们能够为了了解什么是成佛的因来听闻。为什么要成佛呢?因为在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自他的痛苦,却有一种究竟离苦得乐的果位,就是佛果。为了自他能够早一天从痛苦的轮回中脱离出来,我们一定要速疾地成佛,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来听闻佛法。这是一个大乘的发心,大乘的法要大乘的发心来听,这样我们就会种下大乘的习气。 [01′16″]

上次在佛学院讲到《广论.皈敬颂》的第一个偈颂,你们有带《广论》吧?我先问一下,这里没有学《广论》的同学有多少?知道《广论》吧?《广论》是宗喀巴大师的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着于六百多年前,是很多成就者都非常推崇的一部佛教论著。宗喀巴大师是雪域的高僧——西藏的成就者,他把三藏十二部的宗旨内涵,在短短的一本论里,诠释得非常严谨,但是又通俗、又深刻。所以几百年来,很多很多成就者都依着《广论》的道次第来修行,取得了内心中对于佛教正法的成就。法尊法师把它翻成汉文;翻成了汉文之后,我们的师父常老和尚,最初是在美国开始讲,然后把这部论讲到了全世界,现在全世界学这部论的人非常多。 [03′14″]

那么《四家合注》就是解释《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至今为止,凤山寺法师所编的格鲁派大德所著道次第目录中,载有四百多种道次第的相关著作,其中《四家合注》是最权威的注释。因为是巴梭尊者、妙音笑大师等成就者为这部论写的注释,传承是非常非常清净的。虽然我有点担心这样的解释会不会对我们有点深,但是里边的故事还是满感人的,也不是很难。当你听进去了之后,会觉得有一种推动力一直想让你去了解,因为在听闻的时候内心还是满安宁、满愉悦的,有的时候也会很激动。大家试试看。 [04′02″]

在《广论》的〈皈敬颂〉里边,第一个偈颂会背吗?“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这个前面已经讲过了,然后“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这都是赞美释迦佛的。“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的意思,是佛陀的语能够圆满无边无际有情众生现前和究竟的愿望,所以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且上、中、下的根机,都能够得到佛陀的法语滋润,虽然佛说一语,却具足了六十四韵音语或六十韵音语的功德。这是在藏文版的《不可思议秘密经》里开示的六十四种语功德。 [05′33″]

第一流泽;第二柔软;第三悦意;第四可爱;第五清净;第六离垢;第七明晰;第八甘美;第九乐闻;第十无损;十一悦耳;十二调柔;十三不粗暴;十四调顺;十五极调柔;十六适耳;十七适身;十八适心;十九心喜;二十生喜乐;二十一无热恼;二十二遍知;二十三善了知;二十四分明;二十五令喜;二十六现前喜;二十七令遍知;二十八令善知;二十九如理;三十相属;三十一离重复过失。说到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在诵《大般若经》,诵的同学们知道,《般若经》里面好像佛说一遍后面又很多很多遍,大家诵的时候有这种疑惑吗?为什么说佛语离开重复的过失? [07′01″]

三十二是声如狮吼;三十三如象声,大象的象。三十四如雷声;三十五如龙王声;三十六如食香歌声;三十七如迦陵频伽鸟声;三十八如梵音;三十九如共命鸟声;四十如帝释声;四十一如鼓声;四十二不高;四十三不下;四十四随顺诸声;四十五详明;四十六无缺减;四十七无畏;四十八不劣;四十九极喜;五十遍布;五十一善达;五十二持恒;五十三系属;五十四圆满一切音;五十五适根;五十六无讥毁;五十七不变;五十八不慌;五十九众会遍闻,都能听到;六十灭贪;六十一灭瞋,六十二灭痴;六十三降魔;六十四具最胜相。 [08′16″]

下面特别解释一下“离重复过失”。这个对六十四韵音语的解释,是依照贤劫海大师,也就是格桑嘉措的注释,配合着解释出来的,它出自《不可思议秘密经》。那么佛语离重复的过失是怎么讲的呢?注意听啊!这样诵《般若经》的时候,你就不容易心里老是在那儿折腾来、折腾去,不会造跟恭敬经典相违的业。 [08′54″]

注意!离重复的过失:“有时看似用众多的文辞表达同一个内涵,但没有重复的过失,因为有的时候字虽然相近,意义却不尽相同。”这第一个,字很像,但意义是不同的,应该我们平常有这种经验。第二:“有时是为了令散乱者也能听到法义。”什么叫令散乱者也能听到法义?第一遍讲的时候不知道那个人在想什么,然后再讲的时候他听到了,所以是有利他目的的重复,不是由于过失而重复。 [09′36″]

下一个是:“有时为了令听者能够区分其中的差别;有时是为了令钝根者再再证得法义,便能不忘;有时是为了听者能够证得同一句话包含众多内涵。”一句话里有特别多的意思。 [10′14″]

“有时是为了听者了解经中所用这些文字的内涵;有时是为了随顺其他说法师的语言用法;有时为了表达自己具足无碍解;有时是为了让听者也能种下获得无碍解的种子。总之有种种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是利益谁的呢?利益听闻者的,有这样一个非常鲜明的、统一的、持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经的人得到利益。所以佛语字词上看似有那样的感觉,但是绝对离开重复的过失。以后大家诵《般若经》的时候,内心对佛语要如理作意、清净作意,不要生起好像不恭敬、观察过失这样的想法。拜托大家有机会多多诵《般若经》。 [11′09″]

上次讲到佛语功德的第四十种。“如鼓声”,就是“如同战胜敌方时,会首先击鼓表示胜利;佛陀降伏了魔军和外道后也最先转法轮,所以佛语有如鼓声。”有降伏魔和外道、表示胜利的这样一个功德。这是第四十一。 [11′52″]

四十二,是说佛陀的语功德“不高”。如来说法,纵使他人赞叹讲说非常地善妙,但是佛陀不会因此而生起认为自己超胜这样的烦恼,所以说“不高”。 [12′15″]

四十三是“不下”。如来说法,纵使他人毁谤,说:“你讲得很不好、讲得太差了、你不善巧”等等,但是佛陀不会因此认为自己下劣而退怯,就是不敢说正法了,不会这样。所以叫“不下”。 [12′45″]

提到“不高”和“不下”,这个佛语的两个功德,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我们做的一件事情可能是很正确的,但是非常容易因为周围的人对这件事的评价,而再度地选择是进还是退。佛陀究竟地远离了因为八风吹动内心现起烦恼的这个过失,所以我们天天赞佛啊,是不是?所有国家的佛弟子都用各种赞偈在赞佛,早晚课都在赞佛!他不动念就可以了知我们这些人都在做什么,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赞美,佛陀都可以听得到。他彻底地远离了烦恼,所以我们可以尽情地赞美他。他的大悲心、智慧,为了众生不惜一切地去寻求真理,寻求到了之后,千生万世不辞辛苦地给予所有的有情,不分贵贱、不分高低、不分贫困一并给予,有如慈父。 [13′51″]

接下来的那个“不下”,班长们或者很多同学也可以想一想。本来一件好事情,说:“现在好像班里没人带班了,我来承担!”开始刚上去讲两节课,周围听到一些评价怎样、怎样、怎样,马上这个班长就退心了,说:“何苦呢!我在家里干什么,我为什么去带班?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备课,讲了之后人家还不高兴!”只要稍稍听到这些话——有可能你们不是稍稍听到,是很严重的境风啊,吹来的时候心就凉了,就不想做了。应该说这也是不对的,如果你觉得这是善的、是对他人和自己都有利益的,为什么不坚持呢?所谓对他人和自己都有利益的,就是现在对自己好,将来也是对自己好;有的时候看起来现在对自己不好,将来对自己是好的,佛说这种事情一定要做!不要因为别人评价你怎么样、怎么样,就停止行善的脚步,停止让自己的心更趋向于美德的探索或者成长。不要因为这些舆论,改变你正在努力行善的这个方向。 [15′29″]

所以学了佛语的功德,就会想:为什么他会具有这样勇悍行善、不为所动的语功德?不是凭空出来,也不是无因生,他是勤苦修来的。那么佛陀曾经为凡夫,现在成了一切遍智;我现在是凡夫,那未来的我还是凡夫吗?我会不会超越了自身所有的弱点,成为一个像佛陀没有任何弱点和过失,生命达到了至真至美高度的人呢?透过勤苦地修行,我也可以像佛陀一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每一天拥有人身的光阴,能够听佛法、抉择善恶,能够用我自己的身语意去利益周围的人,这样的每一寸光阴对我都是很珍贵的。我不可能用一个非常随便的习惯对自己或者对他人——因为我透过修行可以达到那么完美的境界。所以听了佛陀的语功德之后,我们要生起:“啊,我也想要具备那样的语功德!”为了那样的一天,我们要好好地修行。 [16′59″]

第四十四是“随顺诸声”,这还是讲佛语的功德。“佛陀能授记三世诸法的隐蔽之义。”三世是什么?过去、现在、未来。所谓的隐蔽是什么?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毛巾,我举起来,这隐蔽否?不隐蔽。如果我现在放在花朵下的这个东西,你们不知道是什么吧?所以是很难发现,隐在下面的。但是佛陀能授记三世诸法的隐蔽之义,比如授记未来将有这样的声闻、菩萨或者国王出现,他能够知道未来的事情,也知道过去的事情,那现在就更知道了。 [17′49″]

还有一种解释,“或者阐明自性、缘、转变三种声相,故名随顺诸声。”这个应该是一种声明学,比如说教典中开示,都是与声明论著的道理相符。这里边说两种说法,是因为一个梵语叫“加嘎惹那”,我们把它义译为“授记”或者“在教典中开示”,所以可以解释为“授记隐蔽之义”;也可以解释为“在教典中开示自性、缘、转变三种声相”,这个就是一种随顺声明学论著的说法,在梵语的解释里边这两者都是通的。 [18′51″]

第四十五是“详明”,详尽的详,明白的明。这功德是我非常想要得到的,不知道诸位怎样?这里边说:“如来任何时候都不疲累”,很羡慕哦?我们很多善行因为疲累而中止。“所以不会因为忘记某些法而无法宣说;也不会原本要说,却因为疲劳而不宣说。”如果有一种永远不累的活法,谁不想要啊?有的时候我们跟别人吵架,为什么?解释好多遍还不明白,就火了、烦了。为什么烦了?有的时候身体受不了了。有的时候我们会想跟一个人解释一件事,今天解释、明天解释、一个月解释、两个月解释、几年解释,不堪重负,然后关系就掰了。如果我们能永不疲累把这件事解释清楚,跟他解释十年都不疲累,解释清楚了,他心里没有伤痕就OK了。而佛陀永不疲累,有“详明”的语功德。 [20′19″]

再举个简单例子,很多老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反复地说呀!很多父母亲也烦了吧?教小孩的时候应该是不堪重负对不对?一遍一遍地讲。然后你发现这个小孩,一年一年地会重复犯你提醒过他的过失。你会发现他听了跟没听一样,现在听了,但过两天又跟没听一样,你的话似乎对他来说像是空气。所以这个时候有一些父母亲就开始大喊、失控,为什么?太累了。又要工作、又要赚钱、又要给他准备很多事情,他又不听话。所以因为疲劳,我们会对很多事情无法坚持,也无法坚持对一个人的好。有很多人不能坚持一个友谊,就是跟他在一起太累,为什么太累?因为你疲惫了。所以我看到这一条,就真的内心生起了这样的渴仰:“啊!如果任何时候都不疲累,想做的事情都能如自己愿望那样去达成,该是多么地美妙!”而这恰恰是佛陀语功德的一种——详明。 [21′43″]

第四十六,“无缺减”,缺乏的缺,减少的减。解释为“不会错过调伏有情的任何剎那。”一剎那是多少?就这样,这一弹指的六十四分之一叫剎那。能够调伏有情的一个剎那都不会错过。所以“一切时候都会利益一切有情”。他怎么利益呢?“善根未生都令生,已生者令增长,增长者令解脱,故名无缺减。”是没有一剎那缺失的。 [22′31″]

对于佛陀的这个功德,大家在想什么?比如说“不会错过”,那下面就是错过什么呢?“调伏”。什么叫调伏?我们的心好比是一匹惊马或者非常狂野的马,不管前面是什么牠就冲过去,有可能会跳悬崖。这匹马疯了的时候牠是不看路的,可能前面都是树就冲进去了,所以牠自己会受伤。那么“调伏有情”的意思就是能够令恶心止住,没有生的善能够生长。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想一想,首先第一点:我们会有令对方没有生的善生起的愿望吗?我们会不会觉得自己对他人有这样的责任——他应该生善心,我应该为他生善心努力?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心,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掌上明珠;但是对他人的小孩,有一些人对年轻人是有的,那么对于素昧平生的人是不是都要令他增长善心? [23′52″]

我现在问第二个问题,要思考喔!为什么要令未生善生起?为什么要对方生善?(不生善就生恶。)一定吗?欸!发呆,也不善也不恶,这可以讨论。为什么一定要对方生善呢?(不生善就痛苦。)是这样的吗?你们这个角度诠释都是非常好的,因为善会感得乐果,身口意的善会感得现世和后世的快乐,这个有情会越来越快乐,所以佛陀才希望他能够身、口、意都生起善法。所以调伏有情令他内心中未生的善能够生,生了之后还要让它增长,增长了之后还要从痛苦的轮回中解脱。这完全是一个什么心啊?想让这个有情得到快乐、远离痛苦,甚至到达究竟离苦,一丝丝的痛苦都没有,佛陀是为这个目标努力,所以他具足了这样的语功德。他的每一个功德都是为了利益有情,为了饶益我们而具足的。 [25′37″]

第四十七是“无畏”。“佛陀说法,不会怖畏外道等诤论者前来辩难时,自己无法获胜,故名无畏。”像参加各种比赛、各种考试,我们上学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各种考试,会很害怕失败吧?这种害怕,有的时候甚至都进入我们的梦里面,还会作梦说失败了,或者大喊,因为害怕失败,很是恐怖。但是佛陀说法从来不会畏惧外道、魔,还有一些辩论者前来辩难,因为他一定会究竟地获胜。 [26′33″]

那么现在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佛陀那么厉害呢?”可以去学《广论》,彻底研究一下。有些人学佛是由于信佛而学佛的,我是从怀疑而入的:“佛陀这么神,是真的假的?我要去探索一下。”然后就开始翻经论、开始学。所以带着很多很多的疑问去学佛法,和一听到佛陀就欢喜这两种,还有很多种学佛方式都是可以的。因为佛教的教理最不怕你提疑问、最不怕辨析,越辨析越清楚,就像孔雀羽毛一样,它远看着挺好看,靠近之后,你发现:啊!一圈颜色,比如说淡紫色、淡绿色等等,它仔细看的时候原来更美妙,靠近看、仔细分析更美妙。佛陀说法无畏,如果饱尝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人,看这个应该很想得到那种彻底摆脱怖畏的生命状态。 [27′42″]

第四十八是“不劣”,下劣的劣。“不贪着法衣等利养及赞叹、礼拜等承事,故名不劣。”在《经庄严论疏》中,把这个功德叫作“不贪着”。 [28′01″]

那么为什么会在意别人对我恭不恭敬、对我好不好呢?他对我好,我才能够对他好,他对我不好的话,我就不敢靠近他。其实在修心的时候,最应该在意的是:我对别人好不好?如果别人对我不好,我一直对他好、一直对他好,坚持很多年对他好,那么这个业一定会转的,这个关系也会转的。最怕是没有恒心,对他好两次、说几句好话、办两件好事,人家不领情,或者人家更讽刺你,马上就翻脸不干了。这样的话,就标志着我们对人家好实际上没什么诚心,不是从心里决断要对他好,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退,我就是要对他好! [28′47″]

现在很多人很累啊!比如说工作中的、生活中的、家庭关系处理不明白的,或者其他很多事情压在心里。还有的人探索生命的意义探索不清楚,就终究是一个流浪者,他觉得没有归属感。所以每个人是抱着不同的痛苦、不同的希望,来到广论班里。那么班长,我是希望能够欢欢喜喜地,让大家在这个班里找到一份参与感,像同学一样。我们最美的时光都是上学的时候对不对? [29′29″]

大家都带着不同的痛苦、不同的记忆和历史来到这个班,同学间相互有点儿摩擦,就互相让一下。因为人活在世上真的很不容易,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压力和痛苦,还有的人健康状况不好等等。光是跟家人的关系,这个就苦恼了很多人,就弄不明白。前一段时间还有一个同学,我看到他在网上发表读第一讲《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的感言。他说他非常喜欢学《广论》,太太也非常喜欢学《广论》,但是他们那一片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俩成一个广论班,只要一学《广论》,两个就吵得非常凶!他问我:“老师,您说怎么办?” [30′25″]

我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平常吵不吵架?这是延续到课堂上的一个吵架习惯,还是到研讨《广论》突然吵架了?”你们觉得是哪种?我判断是平常就吵,一到研讨《广论》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非常执着我这样的看法、他那样的看法......。他说怀着很大的诚心坐在桌子前,俩人发心呀,研讨《广论》开始了,然后每次都不欢而散。慢慢就变成下一次两个人一起坐在桌子前都很困难,因为就知道战争马上要开始了。他问我怎么办?我建议他俩反省是不是没研讨《广论》之前就有火气了?总算可以借着讨论某个法义把我对你的火气发泄出去,然后对方也想抛回来。我觉得是一种积累的爆发,所以平常就不要养成用吵架解决彼此意见不同的方式。 [31′24″]

我这样说你们会不会烦?说:“老师,没办法啦!多年来我用吵架解决生命的痛苦,现在已经驾轻路熟了,请别改变我!如果您不让我吵架,我怎么活着呢?”有这么绝望吗?没有人喜欢吵架,吵架一直胜利的也会痛苦吧,还是吵架胜利就很高兴?所以养成一个和平的谈判方式,还是比较必要的。 [32′06″]

那么火气为什么数数地来?就是因为一直想他的不好,看到这个人就冒火了。如果我稍稍想一想他的好、他为我所做的一切、为这个家里所受的艰辛,照顾孩子等等,为了维持这个家他所受的这些辛苦,稍稍对他观功念恩一下、感恩一下。可能你怀着感恩的心,坐在研讨《广论》的桌前,研讨之前稍稍感恩一下,比如说:“非常感谢,因为没有你坐在这儿,我就没有同学了!”所以我一定今天要发誓善待我这唯一的同学,因为没有他我就没班了。唯一的同学你还不珍惜吗?越稀有越是宝贝,为什么唯一的还要吵架呢?所以仔细地想一想,真的没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对身边的人常常如此地表达不愉快。 [33′05″]

抱持着非常非常感恩的心活在家庭里,好像是一件很痛苦、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因为很不容易所以就没有价值了吗?还是要好好地努力!师父提出了“观功念恩”这个概念,我看到很多同学用它改变了家庭,比如说婆媳关系、夫妻等等家里亲人的关系。你坚持实践下去,实际上是会改变的,从吵架到不吵架,到最后互相感恩。你们会觉得:“以前我为什么要用那么凶恶的态度对你,那么尖刻的言词来数落你?”这一辈子就这一个亲人,天天朝夕相伴,又不想离开,为什么过得这么惨?就好好对待对方就可以了。人生不要天天吵架,生、老、病、死这四个重担已经让我们无法喘息了,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等无量诸苦。 [34′08″]

如果能够善待自己的家人,常常对家人表达一个很深的感恩心、惭愧心,说:“可能我不如你做得多......。”我们吵架都是因为什么?“你做什么了?看我做的!”还是说:“对不起!你做那么多,我做得很少,所以我跟你吵架。”一定是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做得很多很多,他做得很不好,开始吵架。 [34′35″]

所以要把别人为这个家、为这个团队奉献的一切放在自己眼中,好好地感恩。然后你全身带着感恩的气氛走进家里,看着你的亲人,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这么多年来辛苦你了!像我这样恶劣的人,你还没离开我、还陪伴着我,真的要好好感谢你!”我们常常都说:“像你这么恶劣的人,我还不离开你,你就好好地感谢吧!”你想我们要是上学的话,这样对别人说话肯定交不到朋友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家里有时候就会这样说话,这样朋友都会远离的,对亲人何必让他伤心呢?可能你们都会在家里说好话吧?那我就不叮嘱你们了,看来观功念恩、说调柔语都做得很好。其实我从你们脸上可以看得出来。 [35′25″]

布施爱语可以用微笑、用感恩、用柔和的眼神看着别人,对他表达你的感恩心,实际上任何一颗心都会温暖的。如果带着这样的生命状态去活过每一天的话,真的这个世界会因为有你而更阳光。而跟你们相伴的那些人,可能得什么忧郁症、各种疾病的机会都会少很多,因为你天天让他快乐啊! [36′03″]

第四十九是“极喜”,极度喜悦的极喜。“无论说多少法,都不会心感厌烦、身体疲惫,故名极喜。”这又跟前面讲的一样,太羡慕了!无论说多久,佛陀说法六十四劫都不起座,一直都在说法,他从不疲累。仅仅这一个功德就让我们想成佛了,会不会?永远永远都不会厌烦!心不厌烦、身体不疲惫,所以叫极喜。 [36′52″]

你天天煮饭会厌倦吗?天天上班会厌倦吗?天天看电视会厌倦吗?天天到处去玩会厌倦吗?(会。)好像什么都会厌倦,怎么办?有没有一个不厌倦的呢?这一件事厌倦了怎么办?换一个,又厌倦了再换一个、又厌倦了再换一个......。有没有一件事从始至终都是不厌倦的?寻找一下,现在发现了学佛法,学了好多年、好多年都不会厌烦,因为深入经藏。还没有智慧如海,只是觉得佛法太深邃浩瀚了,所以一直学、一直学都很快乐,不会厌倦,但是会疲惫,所以要好好地希求佛陀的功德。 [38′00″]

第五十是“遍布”。“善巧一切五明,能够宣说与五明相关的法,故名遍布。”在《经庄严论疏》中是作“广布”。这五明在《广论》里都有解释。 [38′18″]

第五十一是“善达”,善良的善,达到的达。“还没生起善根的刚强有情,令他生起善根;已经生起善根的调柔有情,令他增长善根,故名善达。”在《分别炽燃论》里把这个功德叫“具利”。还没有生起善根的有情,叫刚强有情,所谓的刚强就是心里不调顺,很难驯服啊!如果你坚持正义很难驯服是好的,但是如果让你趣向于善良却很难驯服,就叫刚强难调,佛陀不会畏惧,会令我们生起。已经生起善根的,令我们增长善根,所以叫善达。 [39′16″]

第五十二是“持恒”,坚持的持,恒心的恒。就是“佛不会想要有时说法,有时不说,恒常说法,故名持恒;或者佛说法的时候,不会中断后又继续演说,而是从不间断,故名持恒。”这个很容易理解吧?很容易理解,但很难想象。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得吃饭吧?这事很重要。得休息吧?还会心情不好等等,什么也不想学,在家搅烦恼,脸一天就这样对别人。我形容得好像有点可怕!不喜欢看某一个人所以就不学,这很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理路,但是我们常常被错误的理路支撑做很多事情。以后你们学到辩论就好了,可以把自己这些所谓的立宗、看法彻底地辨析一下,把错误的涤除掉,然后好依教奉行。 [40′30″]

问大家一下,佛陀现在在说法吗?(在。)那我们怎么听不见?怎么不知道?有人说业障所以听不到,这个问题同学间相互讨论还是很有意义的。 [41′00″]

第五十三是“系属”。“佛说法时,并非只从一字一词一句而说,而是用众多字词句而说,故名系属。” [41′15″]

第五十四“圆满一切音”。“如来出一音声,体性虽为一音,但天、龙、人、畜牲、饿鬼等,都能理解为各自的音声(没有不同语系的问题),故名圆满一切音。”这个能理解吗?佛陀演说一法,如果这里有天人、有龙,还有人类、畜牲道的有情,大家都能听到、都能按照自己的那种方式去听懂。其实这件事大家可以想象有多难,就算是我们同一个语言的,如果不同背景、不同文化,说一句话很多人理解都不一样,是不是?天和人已经是两个世界了,然后再加上龙界、再加上畜牲,这已经不知道是几个世界了,但是却都能够按照他们所想的那样去理解,所以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听到这个会想:“真有这样的事情吗?怎么会如此地不可思议?”当你想要去了解佛陀功德的时候,就可以从《广论》入手,《广论》有三藏十二部的要义。 [42′42″]

五十五是“适根”,适合根性。“佛开示无常等任何一种法义的时候,有情便能证得各自所信的法义,由此满足有情的信等诸根,故名适根。” [43′00″]

五十六“无讥毁”。“佛立宗后”,注意下面这四个字——“永不改变”!他说出一个看法之后永不改变,“所以其他人不能讥毁佛陀失去自宗”。就是“你前面说的后面怎么又不这么说?”别人不可能有机会这样说佛陀,因为佛陀立宗永不改变!还有一种,“或者佛陀立宗『修习此法能获得此果』”,比如佛陀说修习空性、证得空性能永远除掉轮回,你就不再轮回了。“所化机如果能够依教奉行,必定能获得佛陀所说的果位。”完全是不欺诳的,所以无讥毁——没有讥毁的可能,全部是实语。 [43′48″]

五十七是“不变”。“在一切时处,如果到了成熟有情的时机,绝不会错过任何剎那而成熟有情,故名不变。” [43′59″]

第五十八是“不慌”,慌张的慌。我们人生有多少时刻很慌张?“佛说法时,不会慌忙急促,故名不慌。”我们可以用很多时间了解,什么样的心才能够生出这样的语功德?永远地不慌。 [44′30″]

第五十九是“众会遍闻”,普遍的遍,听闻的闻。说圣者目犍连想要观察释迦牟尼佛讲的法音到底能传多远,因此承佛威力,并且运用自己的神力开始飞,从此世界往西方去,飞过一个世界又一个世界,结果他飞了九十九恒河沙数佛土,到了一个光明王佛的光明幢佛土,可是听佛陀的声音还像在旁边一样。他为什么要一直飞?因为飞到一个佛土,听起来还像在旁边一样,再飞到一个佛土,又在旁边,在旁边、又在旁边,所以他就飞越了九十九恒河沙的佛土,依然清晰到什么程度呢?就像在释迦佛的座前听法一样,座前! [45′26″]

所以无论远近,所有的众会有情都像在座前一般能够听闻佛法。应该是永远不用麦克风,没有能源问题,永远省电。不用讨论是风力发电、水力发电,还是怎么发电,佛陀可以把他的声音源源不断地、清晰有力地送到所有具信的耳根。真是了不起!听了这样的功德,我们就会说:“世上真有这样的事吗?”很多高僧都已经实践了这样的路,那我们呢? [46′07″]

有的人说:“老师,我真可以走进神话吗?”可以试一试。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如果能改变命运,到底能多么深度地改变我的命运,多么深的离苦,多么深的达到快乐,痛苦真的可以永远都没有吗?一丝痛苦都没有那样的生命境界真的可以出现吗?还是生命永远苦乐参半?苦乐参半是人类特有的状况,为什么苦乐参半?明白了开始造善业,胡涂了造恶业,善业就结乐果,恶业就结苦果,所以我们就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这样折腾。 [46′50″]

但是有些人还说:“不折腾还叫人生吗?正因为有痛苦,所以才显出快乐的可贵啊!”那你明天比今天快乐,后天比明天快乐不是更好?为什么非得用苦陪衬快乐呢?用快乐和更快乐、更快乐、更更快乐去陪衬快乐,是不是更好呢?有人说:“说大话当然可以这样说,真的可以无苦吗?”不妨试一试。这个世界上两千五百年前的佛陀就提出了这条路,他贵为王子,出家修行进入苦行林,连王位都不要,一定有一个比王位更好的吸引着他。那是什么呢?就是释迦佛为我们走出的路啊!这条路现在我们经过这么多年辗转、相聚在一起探讨这件事,有这种可能性,为什么你不试一试?而要把它彻底地封闭,说:“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48′03″]

接下来,可能学过一些教理的都比较清楚。第六十是“灭贪”,佛语有一个功德,就是听了之后能灭除贪烦恼。大家都知道贪心炽盛之后,我们的快乐会越来越少、痛苦会越来越多,佛语就能够灭除贪烦恼。至于怎么灭的,大家好好地去学《广论》。 [48′39″]

第六十一,“灭瞋”。佛语能灭瞋烦恼。 [48′46″]

第六十二,“灭痴”。佛语能灭痴烦恼。先了解什么叫痴?然后再了解用什么灭痴?怎么灭的?一定能灭吗?有根据吗?然后去实践一下,会不会能灭? [49′03″]

第六十三是“降魔”。“修习佛语的内涵,能够战胜四魔;而且佛陀的法音就能够战胜魔类,故名降魔。”大家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很多人都念吧?那里面就有很多,说念观世音名号可以度越怎么样、怎么样的苦难。还有《般若经》上也讲,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天子魔要来扰乱,所以帝释天就开始念《般若经》,然后把那魔障退了。而且到现在为止,听闻佛法的前行常会念《心经》,你们在研讨之前会念吗?这是传规啊!或者作恶梦,在梦里饱受摧残的人,醒了之后就要专心念《心经》。 [50′04″]

最后一个,第六十四,“具最胜相”,胜利的胜,相状的相。“佛说法时,以世间共许的种种诸法为喻,结合法义而说,故名具最胜相。” [50′22″]

到现在为止,“六十四韵音语”就约略地给大家介绍完了,今天介绍了第四十一个到第六十四个。这是依据传承而讲,不是我自己杜撰的,也不敢杜撰。诸位如果发现什么地方讲错了,就要写信给我,我要改正。 [50′44″]

希望你们好好照顾自己,照顾自己的方便就是观察身语意业,不要造恶业,要多多造善业。在得到人身的这个宝贵光阴,多多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家人,温暖你的邻居,温暖你工作的同事,温暖这个世界。希望每个人的心就像灯一样,佛陀用他的光明点亮了这颗心,我们的心也可以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光亮和温暖。希望我们能够常常因为正法的原因、做好事的原因聚合在一起。大家应该现在是已生善根的调柔有情对吧?已生的善根增长,然后再去解脱、成佛。希望大家二六时中都能够吉祥圆满,所有的善愿都能成,所有的恶愿都不要成,好好努力。我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开示日期: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