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四家合註》第五講延續第四講的內容,真如上師介紹〈歸敬頌〉裡的祖師。這次介紹的祖師總共有三位,博朵瓦、慬哦瓦和仁欽崗巴(傑貢巴)。
在學習聽聞祖師大德傳記的時候,一般人往往會有常師父(日常老和尚)提到的:「我是凡夫啊!我不行啊!」這樣的心態。上師在講述這些祖師的行傳時,就是針對這樣自覺微劣的心態,告訴學者如何從「我是凡夫啊!我不行啊!」轉為日常師父教誨的「正因為凡夫,所以要努力!」這樣的正面而積極的心態!
所以一開始上師就說:「為什麼我希望能給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諸位大善知識的行傳?因為都是藏地的祖師,我們只是聽過這些名字,卻不知道他的行誼,去禮敬的時候,甚至可能也找不到恭敬的感覺,所以我希望介紹一下。」如同在《廣論》引樸窮瓦大師之言,說:「聞諸善士史傳之時,我是向上仰望於彼。」又引塔乙之言,說:「我於惹珍諸耆宿所,而作目標。」因此學者應該要以安住於正住而聽聞祖師的傳記。
在介紹三位祖師時,上師都會提到他們是如何修習菩提道次第、如何親近善知識、如何持戒以及如何利益眾生,每一個行誼都是後世學者應該要發願努力效學的。
上師在講博朵瓦大師孩童時代的各種不可思議的行誼後說:「雖然顯現為小的時候就不待努力自然而成的樣子,但是大家可以知道,這樣的心是要經過長久地修習、精進地修習,才能夠這樣任運而起。」這就是引導學者應該要以怎樣的心來看待這樣的行誼。
就像《廣論》引《本生論》:「由修善不善諸業,諸人即成慣習性,如是雖不特策勵,他世現行猶如夢。」所以由尊者小時候的行為可以知道,他在過去世是如何精進的修習才能有這樣的成果,這也就是說明,任何一位成就者都是透過精勤不懈的努力達到。
慬哦瓦尊者由於憶念暇滿難得、義大以及念死無常,以此鞭策自己修行;還有他完成的那些驚人數量的加行法以及捨世修行的行傳,都會使我們打從心底生起敬意。
無論是博朵瓦、慬哦瓦、傑貢巴大師,他們事師法都令學者無限的嚮往,也示現了一個弟子應該要如何親近承事善知識。
上師在後面解釋慬哦瓦大師在每次修法時憶念的《入中論》中的偈子:「若時自在住順處,設此不能自攝持,墮落險處隨他轉,後以何因從彼出。」以及「是故勝者說施後,隨即宣說尸羅教,尸羅田中長功德,受用果利永無竭。」諄諄教誨學者應該把握暇身,認真地持守戒律。這也就是我們聽了祖師傳記的下手處,為了一步一步達到離苦得樂的目標,必須要增上生。而增上生的基礎就是「戒」,如果沒有了戒,那麼來世是否能夠再度遇到教法,就會是非常堪憂的問題。
提到要怎麼修習,許多人就再度生起「我是凡夫啊!」的心態,因此上師再引《無邊功德讚》:「世聞何法生怖畏,佛亦久遠未能行,然佛修習得任運,功德不修難增長。」說:「佛陀不是本來就具有這些功德,他也是從一個凡夫一點點、一生生修起來的。」此生我們有幸得到善知識的攝受,能夠聽聞佛法,學習菩提道次第,有這樣的暇滿,不就正是過去生有努力過?而且努力之後成功的結果就在眼前!所以並不是我們沒有修習過,也不是沒有條件修習,沒有能力修習。
上師說:「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學習傳承祖師的行誼。我們就是要把這些行誼放在自己的身心上,好好地去實踐,這樣的話,才不辜負很多大善知識千古傳來的這些叮嚀。」上師不斷地提醒、鼓勵我們,戒律就是根本,要好好持戒,要努力持戒。如果不好好努力,怎麼能對得起祖師大德對我們生生世世的恩德?
就如同《廣論》中引《十法經》說:「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眾生沉溺在長夜無明的黑暗中不知過患、不知羞恥、不知出離。「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善知識的法語醒覺了弟子如此黑暗的心續,在明月之光照進心房時,應當精進無懈地隨善知識言教而轉,因為「現是從畜分出之時!」要記得「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