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第十讲

字体大小: 大+ 小 -

皈敬颂 5

大家现在还是要在心中作意一下,为了希求无上正等菩提,我们必须发起菩提心,要了解菩提心的因,必须听闻正法。那么为什么要发起菩提心呢?因为自他的痛苦必须要解决,怎么样是究竟的解决?就是要成佛。所以为了救度如虚空般的如母有情,能从无尽的轮转中超越出来,我必须去希求佛果。用这样一个清净的作意、这样的动机来开始学习《四家合注》。 [00′41″]

〈皈敬颂〉的第二个偈子请背一遍给我听:

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一切事业担,现化游戏无量土,礼阿逸多及妙音。

完美、完美!还有人往下背。在原版的第二个偈颂里边,还有一个语王大师的〈礼赞决疑〉,它没有放在〈皈敬颂〉里,但是我把它挪在〈皈敬颂〉里边讲,注意听喔!在第二个偈子,我先把语王大师的注释念一下: [01′33″]

第二偈中,总体而言,佛陀菩萨成办事业之理固不可思议,然共许者厥有三种:如吾导师于昔无量时前即已成佛,后复示现十二事业,此诸事业皆为佛陀依身所作;九地、十地二者未成佛前,所现十二事业,一切皆为菩萨依身所作;一补特伽罗发心积资,新成正觉之十二事业,则有菩萨依身所作及佛陀依身所作二者。此处二长子荷佛一切事业担者,说为第二种成办之理。

(请参见《四家合注白话校注集》第一册第 79 页)

我现在白话解释。第二偈当中,语王大师说:总体说来,诸佛菩萨成办事业的方式固然是不可思议的,但一般共许有三种。像我们的导师在过去无量时劫之前,就已经成佛了,后来又示现了十二事业,这一切事业其实都是由佛陀的所依身完成的。九地、十地的菩萨在还没有成佛之前,所示现的十二事业,全部都是由菩萨的所依身完成的。那么一个补特伽罗透过发心并且集聚资粮,在首度成佛、成正觉的时候所做的十二事业,大家想一想,兼有什么?有菩萨的所依身做的,又因为他新成正觉,还有佛陀的所依身做的。那么在〈皈敬颂〉的第二个偈子里边所说的,两位佛陀的长子荷担佛陀的一切事业,是指以菩萨的所依身做的。谁呀?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 [03′51″]

我现在把语王大师的这个再解释一下,说:“如吾导师于昔无量时前即已成佛。”这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的无量劫前,他已经成佛了。这么讲有什么依据呢?在后秦的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里边,就有这样的记载。大家可以去看这个经典原文,我就念几句给大家听一听。 [04′30″]

善男子!”这是佛陀说,“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注意喔!“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下”就是放一个微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05′06″]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是说一切的声闻、辟支佛的观察,也是不能思惟知其限数的——像刚才佛陀讲的那个譬喻。那么“我等住阿惟越致地”,十地菩萨也是不知道佛陀刚才说的到底有多少——就是向东行,然后过多少时间放一个微尘,尽是微尘。 [05′53″]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06′22″]

这是《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里边讲的,有经典为证,佛陀在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前已经成佛,就在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众生,另外也在不可思议的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利益众生。所以语王大师说:“如吾导师于昔无量时前即已成佛”,这句话是有经典依据的。 [06′55″]

这里边强调“荷佛一切事业担”的“事业”,到底佛陀的事业是什么事业?我们马上就能答出来,对吧?是利众生的事业。很多人可能会说:“度我成佛的事业。”那么是怎样度我们成佛的事业呢?有十二个事业,又名十二弘化、十二相成道。在龙树菩萨所著的《宝鬘论》中说,十二事业分别为:“兜率降世、入住母胎、降生、少年嬉戏、受用眷属、从家出家、行苦难行、趣金刚座、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入大涅盘。”有数吧,是不是十二种?这是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所说的。无着、世亲、狮子贤论师也承许十二事业,但是前三事业分别为:“降生兜率、从兜率降世、住胎降生。”其他的是一样的,稍稍有一些差别。 [08′23″]

这个十二事业你们听一遍应该记不起来吧?你们笑的意思就是说:“老师,你以为我是录音机啊?”努力地修行,比录音机还厉害,录音机没电就没戏了,我们如果会不忘陀罗尼,所有的教典都会记在心里边。发愿嘛!这是十二事业,荷担这十二事业。 [09′04″]

那么“此一切事业皆为佛陀依身所作”,这句话是怎么解释的?“依身”这两个字就是所依身,也就是所凭借的一个身体。比如说,投生为人,那么他就拥有人道的所依身;投生为天人,他就拥有天人的所依身;“佛陀依身所作”,就是身为佛陀的时候他所完成的事业。那么释迦佛在过去无量劫前都已经成佛了,之后他不断地示现兜率降世、入住母胎等十二事业,虽然有的时候他示现的是一个菩萨,但实际上这些事业都是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示现,所以说是依佛陀的所依身示现的十二事业,因为他已经成佛了。 [10′07″]

下面是“一切皆为菩萨依身所作”,说九地、十地的菩萨虽然尚未成佛,但是已经能够运用神变示现十二种事业。虽然他示现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这个佛陀的事业,但不是菩萨这样示现之后他就成佛了,他还是菩萨。虽然能够示现十二事业,但他是依菩萨身示现的。 [10′43″]

接下来讲到第三个,补特伽罗。“补特伽罗”是梵语,又译为数取趣。“数取趣”就是在施设处的五蕴或其中四蕴上所假立的士夫,这个士夫包括佛、菩萨、所有圣者,还有所有凡夫,都可以叫补特伽罗。 [11′19″]

现在已经解释到“一补特伽罗发心积资,新成正觉”这一句。发心积资这个部分,大家都知道“积资”是积聚资粮,它这里边说是指发菩提心并积聚成佛的资粮。一般而言,资粮必须具备能够获得佛的法身和色身的能力,这个才叫资粮。所以虽然声闻、缘觉乃至普通的凡夫也能集资粮,但不是真正的资粮。他们所积福德、智慧都可以成为资粮,但不是真正的资粮,真正的资粮只有大乘行者心中才会有。所以像菩萨生起“如金喻发心”时,才开始累积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一般而言,大部分的菩萨获得中品资粮位时,才能够生起如金的发心,如金的发心就不会退。只有少数的利根菩萨,在初发菩提心的时候,也就是在最初得到下品资粮位的时候,就已经生起了如金喻的发心——看起来就是比较勇猛。虽然所有的菩萨都是从发菩提心时开始集聚成佛的资粮,但是只有利根菩萨同时开始集聚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其他菩萨要到达中品资粮位,才能够开始集聚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 [13′03″]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如金喻的发心”是什么意思。宗大师在《金鬘论》里有解释:“具足续流安住的意乐,犹如黄金一般。”因为六度对今生、后世产生利乐的这个意乐,直至菩提中间全都不会改变,就是他不退了,所以才像黄金一样。另外贾曹杰大师的《心要庄严释》里也解释为:“具足意乐,犹如黄金一般,因为直至菩提之间,意乐都不会退转的缘故。”大家可以想象,菩萨把自己的心修成了这样,直到菩提永不退转。我有的时候会在佛前发愿,希望我们一起发的这个誓愿早一天成真,就是如金喻的发心——像黄金一样不会退转。 [14′16″]

那么大家会不会有一个疑问:“咦?那利根菩萨和钝根菩萨,到底有什么差别呢?”想知道吗?(想。)你们觉得自己是利根的,还是钝根的?(钝根。)有观察过吗?(有。)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谦虚的人啊!利根菩萨与钝根菩萨的差别,在《心要庄严释》中说:“利根菩萨必须在发菩提心前先证得空性,钝根菩萨则不一定。”你们会不会觉得:“不是先菩提心然后空性吗?三主要道次第是这样的吗?”对不对?可以广泛讨论! [15′05″]

妙音笑大师的《中观辨析》中也提到:“利根的大乘种姓者是多闻者,所以一定会先了解轮回的根本是无明。之后善为抉择能否断除无明,看见无明是颠倒,能够被断除,证得心上的空性,他看到这个便会发起菩提心。”奇怪吗?他发菩提心是这样发。那么“钝根的大乘种姓,则不一定在发心前证得空性,”注意!他是不一定,“因为有的钝根者先发心才寻求空性,也有证空性之后才发心者。利根菩萨因为在发心前就已经证得了心上的空性,知道心无自性,”注意!下面那句话:“有情一定能够成佛,所以从初发心开始,他便确定不退。”用正理成立的不退,所以才能在各种境界来临的时候,挡得住境风浩浩,因为他有坚固的定解。是因为什么产生定解的?因为了解心上的空性,知道痛苦没有自性,所有的众生都是能够成佛的。 [16′32″]

这个问题很严重喔!我们现在不要说相信别人能不能成佛,相信自己能成佛吗?大德们为何发笑?相信自己能成佛吗?(相信。)一顿脾气发完之后你们就没底气了吧!然后搅点烦恼也没底气了,对不对?所以我们非常容易否定自己——到底我能不能成佛?因为什么我一定能成佛?这个问题我在前面那几讲也有讲过,是因为心上无自性的原因,朝着什么地方串习、朝着什么地方努力,它就成为什么。所以凡夫很委屈地成为凡夫,圣者乐得为圣者,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件本来如此的事情,它是透过缘起的转变,不停地发心就会改变结果的一件事情。  [17′37″]

如果一切都值得改变,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活在这么强烈的痛苦中呢?为什么一定要面对生老病死呢?如果一切都可以改变,当然不愿意。但关键是:“这样抉择出来的正理能不能在心上安住?正理的火焰会不会当境界的风很猛烈地吹的时候,马上那个火苗就熄了?”熄了之后怎么办?点灯啊!立刻点起来,不要坐在那儿哭、坐在那儿骂自己,都没有用。骂别人有用吗?骂家人有用吗?骂班长有用吗?抱怨法师有用吗?会造恶业。所以最好正念打失了,赶快就像勇士掉落了宝剑一样,立刻捡起来,继续战斗!师父说那四个字叫什么?(常败将军。)你看!这《广论》绝对没白学,我们在这一刻选择的答案是一样的。 [18′51″]

所以利根菩萨从初发心开始的菩提心,就是如金喻的发心;钝根菩萨虽然有可能在发菩提心前先证得空性,但是要等到生起中品资粮道的时候,他才能确定不退。 [19′07″]

现在利根菩萨与钝根菩萨的差别知道了吗?(知道了。)所以师父常常提醒我们,一开始发心的时候,就要朝着最圆满的结果、最圆满的目标或者宗旨去发心。到底是走一条迂回弯曲,更遥远的路,还是走一条最快速的路,宗喀巴大师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根性,请从哪开始修?三士道!对不对?这是宗大师的教诲,文殊菩萨的教诲。不论你自己觉得是什么根的,请从最初的道次第开始修。你假如是再来人,或者是根性很利的话,那么前面的道次第将很快地生起;但如果是钝根,自以为是利根,从上面的道开始,那么上面的道因为没有前面的基础,修不出来,而最基础的又没修,所以就变成两头空,这是很可怕的!所以在修行菩提道次第的所有传承善知识们的解释中说,我们一定要依循着道次第这样上来,绝对不会妨碍你是利根的。 [20′30″]

在这里还有讲到一个“新成正觉”,是指首度成佛,一位菩萨圆满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断尽了二障,就是新成正觉。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前早已经成佛,因此在贤劫中,他这次示现的成佛不是新成正觉。会觉得以前没听过吗?这是经典里讲的,不用怀疑。以后你们如果能够持续地学五大论的话,在《现观》中将广泛地辨析这个问题。 [21′13″]

接下来,“则有菩萨依身所作和佛陀依身所作二者”。一位菩萨从初发心,到十二事业中成等正觉前,拥有菩萨所依身;从成等正觉之后开始,拥有佛陀所依身。十二相事业中,到成等正觉前面那九个,都是身为菩萨所依身时完成的,后三个事业则是在成佛之后完成的。所以有菩萨所依身及佛陀所依身所作的,有这两种。 [21′58″]

那么在赞美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这个偈颂之中,到底这二长者子是依据什么样的所依身,荷担了如来的家业呢?此处指菩萨所依身,经典说是菩萨所依身。在这个部分我想约略地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去想象、听闻一下。因为无法了解菩萨到底是什么,只能根据经典去听,然后去思惟一下。 [22′40″]

我依据的是霞玛班智达的《道次第》所讲的菩萨功德。霞玛班智达,是 1852 年生于安多地区的一位大善知识。在这里边说“菩萨的功德:于等虚空苦逼乏乐的这些有情发起了慈悲,自当荷担令有情得到快乐的义利。由这个等起心,发起了真实希求菩提之心,尔时就成为佛子大士。”——发菩提心就是佛子大士,知道吧?菩萨。“堪为一切人天世间所礼敬。即于发心当下顷刻,便能净除无量的罪堕,摄集宏伟广大的资粮,具足是等不可思议无边的功德。”如果发起菩提心的话,便从那时候开始,乃至眠卧、迷醉等等,就是放逸的这个时候,都能恒常无间地出生量等虚空的功德,这是教典所宣说的。大家研讨到大乘发心的部分,有这段是吧?类似于这样的。 [24′13″]

“在最初开始修习三大阿僧祇劫成佛道时,先于三十七菩提分法、四无量心、八解脱等二十一无漏智,广说有四百四十四种功德所摄的全圆现观品类所缘行相,”注意!从哪开始的呢?“从闻思抉择,接着开始修习。”一听到这么多法类,可能有点惊慌,但都是从听闻开始的。就像大家一开始进广论班的时候,看到这么大一本论,会心慌吗?会?还是都不会,你们勇悍!有人说:“要多久才能学完啊?”现在应该很多同学都学完一轮了,是第二轮了。 [25′10″]

等到他善生觉受的时候,那个觉受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听这个部分?(想。)说:“只能用譬喻来说明。就像一个菩萨,自然发趣大悲之心,于诸有情欲令离苦,”他这个对众生的慈悲心是自然而生起的。“其心之量,犹如慈母见其独子,为重病苦逼。”就是说一个菩萨对众生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就像是一个慈爱的母亲,看到她的独子生了重病。体会一下那是什么感觉?如果一个慈爱的母亲她的独子生了重病,这个母亲应该吃不下、没法睡,可能昼夜守护在这个小孩的床边。然后会想什么?“如果要死,让我去死好了,我的命给你,你活着!”会有这种心吗?“谁能把他治好?我可以把我的一切都给这个孩子!”菩萨对众生的心,就如同慈母对于生重病的独子一样。注意!这就是“其心之量”,就是菩萨的心的那个量,体会一下那个量。 [26′42″]

我们离这个心量很远吧!很远吗?模拟得知。你看佛陀讲的这个譬喻多明了!慈母喻,犹如慈母见到生重病的儿子,这样的一种感觉大家就可以约略感觉一下。只不过那时候把它放散为所有的有情,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心,这个也是在教典中说的。 [27′19″]

“在上品资粮道的时候,他就依于根本定力而发神通,由是游历十方剎土,恒时承事无量诸佛。”大家要努力喔!我们每天都想供养很多佛陀,一旦进入上品资粮道,你就可以承事无量的佛陀。“又说由于法流三摩地的力量,能于所闻无边诸佛深广的教授之义如实修习,令证悟力增长就像上弦月一样。”上弦月慢慢就圆了,这个是与声闻相共的功德。 [28′00″]

“当其证得缘一切法无谛实性,止观双运加行道时,暖、顶、忍及世第一法,依次可以分为上中下品,”“依次生起明现空性义共相。”义共相有点像隔着纱帘看人,能够看到,但是不是很清楚,他对空性有这种感觉。依照隔着帘子去看空性这样的一个感觉——这只是一个譬喻,他就能损坏二取实执中间的三十六种分别。所以它的力量是很强的,虽然像隔着纱帘看花,看他那个证悟力,这是止观双运之后产生的义共相、一个无自性的感觉。就是这种状态下,“他在醒着的时候、睡着的时候,坚固修习方便、智慧,由此增上力,在睡梦中也能看到一切诸法犹如梦境,没有自性。”注意喔,这个时候他没有现证空性。没有现证空性就这么神奇啰! [29′30″]

另外,“他的心中永远没有下劣作意,善根成熟,常见诸佛,终不缺离。”就是一直跟佛菩萨在一起。“由于这样的力量,他在睡梦中,也见如来百千众会之所围绕,宣说妙法,显示种种神通。”所以他在做梦的时候也是在听法的。注意!这个时候他现证空性了吗?还没有现证,还隔着帘子在看的时候就成这样了。这是加行道菩萨。 [30′06″]

“又发起为诸有情开示正法的心,若睡着或醒来,悉皆随念,”他的念头都是:“我当净除佛国土中诸恶趣道。还能成就谛语力,比如能灭村邑的大火,令诸士夫不为药叉鬼等之所损害。”就是被非人恼害,他都可以令他远离。这样的功德实际上是顶位的加行道所具之相。另外,利根菩萨于加行道便有种种不退转相,具有很多很多稀有的殊胜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30′56″]

在《宝云经》里面说,我给大家讲一下原文:“住此地中菩萨,超出一切凡夫所属愚昧之行,身具光轮,遍照十方无边世间界中。以神通力,能于一一剎那超越无数世界,勤行法施,所施法门,不局一二,随众生意,满其所愿。从恶趣中,救度无边有情。供养无量诸佛,能持法门。复由禅定、总持、解脱、神通等无数功德,戏化世间。”注意!“譬如转轮圣王,虽未获得天人身色,然已超越诸人之色,如是菩萨虽未证得胜义菩萨之地,然说其已超越一切世间声闻独觉之地。”所以加行道的菩萨就已经神勇到这样子了。他有现证空性吗?还没有,隔纱的义共相证得的。大家都知道,虽然已经证悟,却没有现证空性,但是他有没有得到止观双运?得到了,得到止观双运了。 [32′18″]

那么在加行道的四个阶段里边,说有如四层纱,隔着四层看一个东西,每上一个拿掉一层、每上一个拿掉一层,直到最后现证空性,就登初地了。前面讲的那些功德,都是加行位的菩萨,就已经这么厉害了。所以纽绒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若详明称颂住加行道菩萨之德,汝辈恐当认作佛德,不能分辨。”这个大德说,如果详细地称赞、歌颂加行道菩萨的功德,听了之后会以为是佛陀的功德,是没法分辨的。在想什么?发心欲得呀!随喜呀!如果我们不了解加行位菩萨的功德,怎么样去揣测十地菩萨?如果连加行位的菩萨也不知道、十地菩萨也不知道,怎么样知道超越了十地菩萨的佛陀是什么功德?你都没法去想! [33′45″]

“等到现见实性的时候,便可以获得功德不可思量。初地的时候,能于剎那间出入百种三摩地,”剎那间!“又能亲见百尊如来圣颜,”天天想见佛,一下子可以见到百尊如来的圣颜。“从而闻法,”见到干什么?说:“啊!佛陀您长得好庄严喔!”应该是听法吧?我们见到佛陀那一瞬间,想一想,大家都有那样一天,加油!“从而闻法,了知是诸佛的加持。能震动百世界,游行百佛国土,成熟百般有情,身寿住世经百劫。”不用研究什么养生,就可以住那么久的时间,不用吃营养品就可以活很久很久,百劫。所以最滋润生命的是什么?法啊! [34′47″]

“他能观见前后百劫的事,为了调所化,开百法门。”这都是譬喻。然后呢,注意听:“自己能显现百般身形,一一之身具足百位菩萨眷属,”不是家里那几个人,是有一百个以上的眷属,“具足如是千二百功德。” [35′16″]

“如是二地菩萨,”往上转了,注意!刚才讲的是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什么样呢?“具足一万两千种功德,”增加多少倍了?“三地菩萨,”往上转,“具足百二十万种功德,四地菩萨具足百二十亿种功德,五地菩萨具足千二百亿种功德,”往上转,“六地菩萨具足十二兆种功德,”好好努力都是我们的未来喔!“七地菩萨具足十二万兆种功德,”十二万兆到底是多少?不可思议喔!由此以上,不能以俱胝等数算他的功德了。“八地的功德,数等十万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的那么多功德。九地的功德,数等百万无数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这样的功德,“十地功德,数等不可言诠之中,还更不可言诠数之佛土极微尘数。”到十地的时候,已经有两个不可言诠数的佛土微尘的这种功德,就是已经不知道了。这是菩萨还是佛?菩萨喔!十地菩萨。所以我们赞颂、顶礼的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就是这样的,到最后这个喔,十地菩萨。 [37′12″]

“从于初地,证得法界遍行之义,至于十地,证得法性业自在转,此间一一地之后得智中,都能够于实性依次第各别引生殊特的定解。菩萨的十地,虽然都是修行十种波罗蜜,但是初地以修布施度为胜;二地修持戒度为胜;如是余地,各别各别获得一类特别殊胜的波罗蜜功德。所以到了大乘见道无间道的时候,俱时破除百一十二种三界遍计所知障的种子。修道所摄持的初地到十地之间,依次断除了十六修道所断的烦恼障,还有一百零八种修道所断的所知障的种子。” [38′06″]

不要吓到喔,比钱难算吗?烦恼太多了,没有这么多法去断,所断品断不了,对不对?看我们每天千头万绪,心有千千结,如果不拿这么多法去断它怎么断啊?不要看到这么多黄金,说:“这么多黄金往哪儿摆啊?我也数不过来!”不要愁这个,应该愁烦恼多。正因为有太多烦恼,所以需要这么多法去断除啊! [38′37″]

这样的话,“断不顺品的功德与之俱增,利他的能力也转为强盛。”一地比一地更强。“从初地菩萨受生掌管赡洲转轮圣王,”初地菩萨就可以生转轮圣王,“二地菩萨可以掌管四洲的转轮圣王,十地受生净居天主,于此之间,大抵皆生为人天之主。”注意下面这句话,我都常常很感动,“或为利他,亦复示现鸟兽等如其所化之相。”这么了不起可以当天王的菩萨,也会为了利有情变成什么?鸟兽,这是《本生论》中所讲的。 [39′25″]

“在登地的时候,就从根本断除了业惑自在所流转的生老病死苦,”登地的时候就已经从根本断除了,注意喔,从根本断除是什么意思?再也不流转生死,再也没有生老病死苦了,这一切惑业全部停止。就是为了那样的一天,师父才来教我们的吧?也就是为了那样的一天,大家才辛辛苦苦地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对不对?牺牲了很多登山、看电影、游乐的时光。为什么?就是为了这个!值得否?(值得!)非常值得! [40′14″]

所以他断除了业惑自在转之生老病死等一切轮回的痛苦,“又获得一切诸法悉成安乐的三摩地,”什么叫一切诸法悉成安乐?你们想一下,什么叫一切诸法悉成安乐?给你毒药可以安乐吗?(可以。)用刀兵,用刀伤害你可以安乐吗?有人摇头了。可以安乐,一切诸法悉成安乐是这个意思喔!他说:“纵集毒药、刀、兵、火等任何苦缘,只有乐受,毕竟不生热恼。” [41′06″]

所以我们的苦是有尽头的那一天对不对?登了初地就什么都解决了,你用回家里跟那位吵架吗?说:“为什么你不理解我,为什么不给我幸福?”一直要跟他吵,能不能吵到初地呢?证得初地了,怎么给你脸色、怎么不干活、怎么不理解你,你全都是快乐的,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是的,信得过。这个胜利迷人否?(迷人!)真迷人,太美了!毒药、刀兵、火,谁不怕火?居然全部都是快乐的。 [42′00″]

记得《缘起赞》上,三界一切诸衰损的根源是什么?“无明闇”,这是杰仁波切说的。把这个无明解决了之后,看!全部都安乐了吧!谁也惹不到你了,谁也没法惹你了。你们在家生气的时候,想想这段!要跟人吵架的时候,想想这段!被伤害了、被委屈了、被诽谤了、被破坏名誉了,或者被怎样怎样了,想想这段!我心中的苦从何而来?“就是某某、某某造成的!”是不是只有这一条理路呢?“那天听了这一点,好像登初地就可以解决了,与其我现在找他去把这件事情搞到更糟、更激动,现在还是想想怎么登地的事吧!”你们到时候回家可不可以用得上,是不是到时候全都忘了呢?有很多同学很认真地跟我说:“不会忘的!”要记得喔! [43′13″]

当你心中无法忍受这个痛苦的时候,你想想:“绝对不是走投无路,我们的生命绝对不是走投无路。”我们有的时候会被逼到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对不对?其实还是有路,什么路?登地,真的,去登地。这条路永远在吧?(在!)不管别人怎么欺负你、怎么委屈你、怎么颠倒黑白地说你、不讲理。被欺负还要说:“我有罪。”还要跟对方承认错误,这是不是修行人啊?(是。)心中永远都有一条路,那就是——成为菩提萨埵。这个大门永远在为我们敞开对吧?谁也不能把它拦阻,除非我们自己不想做了。 [44′11″]

“虽未断除烦恼,然如咒与药力所摧之毒,终不因烦恼自在力故受生,也终不生损害余他等罪业。”所以远离了这几种怖畏:“不活畏、恶名畏”,怕名声变臭吧?还是有人不在乎,洒脱了?“死畏”,死亡深深地像一个非常可怕的阴影,蜷缩在很多有情的心里——害怕死。登地的时候远离了,没有这个。还有一个“恶趣畏”,害怕堕落恶趣,这还是有前后世概念的人,一般人还生不出这种畏。 [45′14″]

还有“大众威德畏”,大众威德畏是什么?人一多,腿就开始发抖了,是这种吗?三、五个人在家里边称王称霸可以,到时候一万个人,在台上讲两句话马上就不行了。有些人甚至头嗡嗡地响,然后眼连人也看不清楚,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上来、怎么下去的都不知道。有过这种体会吗?(有!)这么多人说有,看来“大众威德畏”还是很恐怖的。我曾经问一个人说:“要上台发言对你意味着什么?”他说:“比死还难受。”这是真的,比死还难受。说:“那种害怕,如果有一条路可以死、让我不去上台发言,我宁可选择去死。”那大众威德畏有这么惨喔!然后那种从小不怕人多的,你也不用想:“是不是我登地,所以不怕了?”因为前边还有那么多功德都没有,不能只凭这一条就觉得自己了得了。 [46′20″]

“远离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趣畏和大众威德畏等五畏。住极喜地时,经于多劫,以广大增上意乐,圆满承事数十万俱胝诸佛,受持正法。以四摄事成熟无边有情,将善回向无上菩提,令三因所净治诸善根转趣清净,如火净治纯金。至诸上地的时候,清净差别更往上增上,具足别别各地受用及相的差别等不可思议的功德。”后面祖师说:“岂能够详细地讲述!”怎么能够讲得完呢?讲不完的。 [47′14″]

我们在家里会不会觉得:“你对我的不好,我怎么能说得完呢?”是不是这样?“他伤害我的事情,我是山高水长都讲不完的!”还是菩萨的不可思议功德是说不完的?以后可不可以换?(可以。)账本要换,从菩萨所有的功德去想一想,这个账本自己有没有?我们通常都是记观过账本很清楚,对吧?到某一个时刻打开账本儿:“三天三夜你别想睡,我全都给你数落一下!”数落完了,还是苦啊!没轻松多少。即使对方跪着听也没用,因为你也知道,他这次跪着听下次还犯,这个账本是一直加长、一直加长,所以如果你不在前面丢掉它,会一直没完没了。刚才说有一条路在哪里?希求登地! [48′20″]

下面再讲菩萨发出的光,“菩萨在下品资粮位的时候,就获得了前边初三部的菩提分法,随其所应,具足眼和神通。上品资粮位的时候,获得了八解脱等诸多的功德,故能为令有情发起希求,或为救苦等,随意示现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光明遍照,”为了救苦他示现这些,“将山岳等摄入微尘,复从微尘出生山王,”就是神通,“把城装在身体上,在虚空中行住坐卧,”我们只有在动画片里才会看到虚空中行住坐卧;要不然用钢丝吊起来,在虚空中行住坐卧。这是什么位的?下品资粮位还有上品资粮位的,“于虚空中行住坐卧等,种种稀有神变。” [49′26″]

在加行道及见道位的时候,就更超越了,“到了高地的时候,则能变现很多的幢、伞盖、旗、鬘,还有飞幡,”这都是什么?供佛的嘛!有很多很多供具的差别,有多少呢?“盈满虚空大地,以献供诸佛。”他又能变现利、钝、中等一切有情的身体利乐有情,令他们能够胜解法门,还能够化现饮食、衣服、卧具、房舍等外在的资具,以办有情的利益。讲到这一点,你们会不会有点紧张,还是没听清?菩萨化现的饮食、衣服、卧具,你紧张吗?他化现了这些资具干什么呢?就是为了成办有情的利益!因为在《入行论》里也有记载:“欲岛化为岛,欲灯化为灯。” [50′25″]

“又从菩萨的右手掌心,或者从眉间,绽放欢喜光明,劝发有情令于三宝获坚固信。”不可思议喔!“以见者妙善之光,劝发令趣大菩提心。”还有,注意喔,欢喜之光还有妙善之光,下面是“以慧炬光,劝发令证无自性。”就是证空性的。还有“以具舍光,安置诸悭吝者行布施。”我们碰到悭吝者会不会老是唠叨他?菩萨就放光劝他要布施。还有“以无恼光”,没有烦恼的光,“令诸戒残者行于律仪。”就是不好好持戒、戒亏损的,令他安住于律仪。以经中所说四十五种光为代表,说其可以获得恒河沙数的光明。它从哪出来呢?“一一毛孔绽放”,都是为了利乐有情。 [51′49″]

还能够“化现无量佛陀”,有多厉害呢?“以一跏趺盈满量等三千大千世界莲花。”想一下“一跏趺”是什么?跏趺坐。菩萨一跏趺坐,有一个量等三千世界的莲花,就坐上了。绝对没有住房不够用的问题!人家住虚空上,不跟我们抢房子,而且还有“菩萨众会围绕”。那么大一朵莲花,爬都爬不上去,他一跏趺就坐上去了。所以种种功德,成熟解脱无边的有情等等,还是说不完。 [52′56″]

“经典说菩萨一切的功德,纵经多劫,说不能尽。”从现在开始,假如我们都不老、不死,这个法会没有停止,一直说、一直说,经多劫还是说不完。比我们那烦恼账本长多了,人不可能说二十天不吃不睡的。所以祖师写到这里,说:“故如我辈心境,固不能纳。”像我的心是接纳不了,这太广大的菩萨功德。“然若于胜解诸菩萨安住资粮田中,当有几许功德,亦不思择,则定不能了知其德、请为救拔怖畏之依怙。”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对于资粮田中的菩萨,不了解他有几许功德,完全都没有抉择、思惟过,那么怎么能够请他做我们的依怙呢?凭什么相信菩萨可以救我呢?在我这么痛苦的时候,我怎么样把我这颗痛苦的心交付给佛菩萨,请他加持呢?如果不了解佛菩萨的功德,这颗心是很微弱的。 [54′32″]

“是故应如诸大教典义理,广作修缘,”就是刚才我讲的这么多,很广地要作为所缘。“最下也当数数思惟刚才讲的这些粗分的,”这些是粗分的。注意喔!下面四个字:“此极切要!”“此”是指哪个?对菩萨要数数思惟如此粗分的功德,对吧?至少要在心里知道,然后要常常想。“数数思惟”是什么意思?常常想、常常想,想到不想就能想。有一句诗叫“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如果我们想菩萨想成这样就好了,是不是?多快乐!可是偏偏我们却不想菩萨,想了不该想的人。“此极切要”,就是要数数对诸大教典列举的佛菩萨的功德,广作所修的缘,然后思惟。 [55′56″]

“若乐修习”,如果大家很高兴还可以想很多,那么余处还有一地、一地等等下面还要说。这里边又列举几个,比如:“依于禅定能取舍身,及得自在能随所欲住世之身清净;精娴于化现昔所未有之色等,还有变改既有的受用清净;一一剎那自在趣入无数三摩地的意清净;于无量陀罗尼门得自在转的智清净,获得四种清净。在八地的时候,获得十种自在、无分别智自在等等;九地的时候,得到了四无碍解;十地的时候,获得大光明灌顶等,广如余处应当思惟。” [56′50″]

“虽说此等菩萨无量诸德,”这个功德简直是无量无边,多劫也说不完。注意!“较于佛德”,比较于佛陀的功德像什么呢?“即如海与牛迹之喻。”“牛迹”是指牛的脚印里边的积水。牛能走多大的迹?牠那个足迹就这么大,和大海比——大海是比喻为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然祈请彼等为皈依处,犹有诸多无诳因相。诸菩萨众,圆满通达往趣一切智之道种,而生任运无作觉受,故知一切解脱怖畏的方便。纵知方便,如果没有悲心,容或弃舍,”就算知道方便,没有悲心,这个在《广论》里学过,他知道很多方便就不告诉你,你能怎样?我们求他,他也不帮忙。“然如《现观庄严根本颂》和《释》所说,菩萨以修习增长发心为根本,往趣更胜的道行,这样去推的话,他的大悲力是随着一地、一地辗转增盛。”所以不用怀疑,他一定会悲心摄受我们。因为往上一地他的悲心更强,再往上更强,就好比他位置越高的时候,对我们的悲心会更强烈,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59′04″]

注意喔,“是故无疑”,不用怀疑,菩萨一定会用悲心救我们,因为你纵观他修道的历程是这样修出来的,越修那个心会越强,怎么可能他修行的那个境来到眼前的时候不去救拔?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祈求佛菩萨的时候,要不要怀疑他没听见?看!前面加行位的都像佛一样了,对不对?说:“我一直祈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好像不太理我,因为我干的恶事太多了!”反正到后面的非理作意就不一一列举了。不会的!悲心定当摄受,不用怀疑! [59′48″]

“纵有悲心,若无能力,亦难救护。然其具有修习无量劫的福德力、神通、解脱、胜伏等三摩地力、宏伟的大愿力,仅发欲求,一定能圆满成办自他义利之殊胜力能。”所以一定是有力量救我的。到此有疑问吗?(没有。) [1:00′20″]

我自己问一个:“佛菩萨的力量能敌过我的业力吗?”谁回答一下?有的人就这样,说:“我的恶业太重了,佛菩萨也救不了!”有人这样说吧?(有。)佛菩萨那么大的力量,可以敌过我的恶业力吗?那我再问一个问题:“佛菩萨的天眼悉知悉见,为什么一定要我求呢?他来救我就好了!”你们会这样问吗?佛菩萨的大悲、大力为什么一定要我求他,他才来救我?自己要努力吗?(要。) [1:01′22″]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己的小孩天天在游戏厅夜不归宿,你在家里说破了嘴他也不听,你怎么办?说:“我可以把他抓回来啊!”你的意思是佛菩萨可以到恶道里把你抓回来,对吧?你把他抓回来,然后呢?会再去吗?(会。)等到你八十岁的时候,他比你力量大,又跑去了,你还能再看着他吗?所以最终的改变,还是他要听你的话对不对?父母对儿女的心是没有一点掺假的,全部是真的,甚至什么都可以为他做,但是孩子如果不听话,他走上一条很可怕的路,也只能是痛心啊!对吧?略作解释。 [1:02′11″]

他是有力量能救怖畏的,“所以在乃至未度轮回大海彼岸之间,纵不欲受也要受猛利长时不可思议的苦楚和各种怖畏,唯有佛菩萨能请为救度这些痛苦的依怙。”唯有佛菩萨可以成为我们的依怙。所以,注意!“当念从今为始,一切生中,愿不弃慈悲之钩,”伸下来的慈悲之钩,“以竭力策动其悲悯。”一定要常常地祈求佛菩萨,不要弃舍这个大悲钩。 [1:02′55″]

现在是讲了约略、粗分的十地菩萨,还没有到佛陀的功德,那就先讲到这里。大家想一想,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是佛陀的二大长子,荷佛一切事业担,他是十地菩萨,想想十地菩萨是什么样?所以在念到〈皈敬颂〉的这个偈颂的时候,这里边的内涵是如此之多!看到经典非常浩瀚,不要害怕,因为都是快乐的事情,就不要嫌黄金多嘛!就一直向前走。我们只嫌愁苦多,哪有嫌快乐多的,对不对?这里边每走一步都是智慧,只嫌愚痴多,哪有人嫌智慧多的?经典不多,敌得过那么多的烦恼吗?佛哪一条、哪一个法都是为了灭除我们的烦恼而说,没有一个法则是虚设的、只是摆在那里,没有这样的。所以发现经典浩瀚,法门无量怎样?誓愿学,不要害怕。大家把这么厚的《广论》,已经十年、二十年都拚过来了,再继续拚五大论也没事吧?(是。) [1:04′28″]

这样讲一讲,虽然听起来很繁复,你们高兴吗?(高兴。)会不会知道我们所走的路、所盼望的那一天——登地!记着刚才讲的,当你跟别人较死力的时候,记住!自己去登地,全解决了。后面还有一段佛陀的,等到下节课再讲。你们都听得非常认真,所以就把那一长篇都讲完了,很感恩大家,真的很感恩你们。 [1:05′05″]

这一次的《四家合注》,很想让大家把一些不了解的尽量多一点了解。闻多、思广、修行深,因为在断除我们的疑惑,让内心对三宝产生坚定信心的这一方面,去了解佛菩萨的功德几乎是唯一途径。不然我们每天在佛前拜佛,拜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我的救护处?因为什么成为我的救护处?这样你的内心才有力量,才能在那一刻端身正意,内心非常纯净,然后礼敬佛陀。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1:05′53″]

希望大家把所学的一切,用来净化心续、用来增长自己的信心,不要去增长名闻利养或者人我是非,因为这不是我坐在这里讲的目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就是回家多说好话、多微笑、多干活、多赞美你的家人,因为他们的付出成就了你学法的因缘,所以要多多感恩家人和朋友。

开示日期:2016/01/02

浅释第1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