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合注》浅释第五讲复习题纲

 

一、请问上师在本讲里为大家介绍了哪几位祖师的行传?

答:博朵瓦大师、慬哦瓦大师、杰贡巴大师,顺带介绍了佛陀子大师。

二、请问为什么上师要如此详尽地介绍诸位祖师的功德?

答:希望大家能透过听闻这些祖师的行谊,在礼敬时找到感觉,发起敬意。

三、请问博朵瓦大师是哪个教派的开派祖师?

答:噶当教典派。

四、请问博朵瓦大师一生中主要依止哪些上师?

答:阿底峡尊者和种敦巴大师。

五、请问在本科里老师主要从哪几个角度宣说博朵瓦大师的功德?

答:主要从:一、如理依师;二、实证整体道次;三、厌离轮回盛事;四、菩提心;五、事业广大;六、为菩萨化身共六个角度。

六、请问博朵瓦大师原先想要长期依止种敦巴大师吗?

答:不是,原先只想在一次收获的时间里求得教授即便离去。

七、博朵瓦大师后来是为什么变转心意,而依止了七年之久呢?

答:因为体会到只求一点短小的教授或求到教授后即便匆匆离去,并无法获得成就,于是说道:“即使是种敦巴尊者要我滚开,我也不愿离去。”并依止了七年之久。

八、请问博朵瓦大师是如何依止种敦巴尊者,而使种敦巴尊者将他摄受为首要的弟子呢?

答:一刹那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善知识,在心行两方面都作了最如法的依止。

九、请问博朵瓦大师与种敦巴尊者的师徒友谊亲密到何种程度呢?

答:亲密到种敦巴尊者示现病相时,把头靠在他怀中歇息,而他也因感受到像在险处失去了护送者般,而心中悲痛地流下眼泪。

十、请问对于博朵瓦大师能如此如理地依止师长,种敦巴尊者作出什么样的感叹呢?

答:种敦巴尊者说:“不料霸塘那个地方,竟然出现这么样一个伟大的人物!”

十一、请问种敦巴尊者是如何培育、引导博朵瓦大师的呢?

答:对他开示了全圆道次第的所有教授,并且不只停留在讲说,而是一定会给予能使之转动心意,生起体验的引导。

十二、请问博朵瓦大师对于道次第的实修到达什么样的水平呢?

答:到达了对于经藏十分通达,并且全部能够现为教授的境界,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教典出现在面前,都能以三士道贯通且进行善巧的讲说。

十三、请问达到如此成就的博朵瓦大师,是否曾获得什么征兆呢?

答:曾获得在仔细钻研《经庄严论》后,梦见将木板上原有的箭头都拔掉的境相,据说这是如实了解了弥勒菩萨密意的象征。

十四、对于博朵瓦大师如此非凡的成就,种敦巴尊者给了他什么样的评价呢?

答:说找不到他可以依止的人,并嘱咐他以三个或五个人以内的友伴作为助缘,以经藏为师,向着贤善心去修持。

十五、请问博朵瓦大师在厌离心的修持上,具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答:自小就有厌舍俗家、严持戒律的习气、实修中下道次后对于此生的色身、受用、名闻恭敬,眷属等任何轮回中的安乐,连一刹那的贪恋都不会生起。

十六、请问这样的功德让博朵瓦大师进行了什么样的修持呢?

答:犹如伤兽那般不停地迁换所居的静处,而且手不过施主供养的大松耳石,只是为施主认真地作了回向,隔天便带着弟子们离开了,对那块松耳石丝毫未动。

十七、请问博朵瓦大师在菩提心的修持上,又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答:在孩提时代即具有伟大的慈悲心与菩提心。

十八、请问这让博朵瓦大师表现出什么样的行谊呢?

答:看到他有情痛苦时极其优苦,并很想为之解决,见到众生得到欢乐,便希望它能永不退失、持续增长,还祝愿来来往往的商人们事业成就,而在看到结伴同行的人时,也希望他们能和平相处,一直到示寂的前一刻,他还发愿道:“愿作为一切有情的依怙!”

十九、请问博朵瓦大师心中曾生起希望自己能获得安乐的心吗?

答:没有,他只有在别人得到安乐时,才会心生愉悦。

二十、对于具有如此善妙习气的博朵瓦大师,种敦巴尊者是如何教育他菩提心的教授呢?

答:在大大小小的场合,甚到是在呵责的时候,也会开示菩提心的教授,乃至是在重病时也接连交代了两次所谓他向后应实修的贤善心,“是指菩提心啊!”

二十一、请问经过种敦巴尊者的引导后,博朵瓦大师对于菩提心的修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

答:观一切众生无不是苦,而无时不痛苦。

二十二、请问如果生起菩提心那么痛苦还要修菩提心吗?

答:还要修习,因为这种痛苦是神圣纯洁、为一切众生而痛苦的,另外,这种痛苦就像已经拥有二十亿的人考虑着如何拥有一百亿一样,与乞丐的痛苦全然不同,所以这犹如宝藏般的菩提心是一定要修持的。

二十三、请问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纯粹只有痛苦吗?

答:不是,还有特别多的快乐。

二十四、请问其中哪种快乐是上师在本讲里有提到的呢?

答:差不多已经忘了自己和在乎自己的感觉,而一心只在乎着有情怎么能够离苦得乐。

二十五、请问如此伟大的博朵瓦大师,在住持教法上作出了什么样的伟大贡献呢?

答:摄受了一千余名弟子,且这些弟子都随学其高风亮节、弃舍现世,律仪无差,因此他的名声远播赡部洲各处,甚至在印度也传说:“在藏地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菩萨!”

二十六、请问对于如此了不起的博朵瓦大师,在《噶当教法史》中说他是谁的化现呢?

答:说他与慬哦瓦、朴穷瓦三位是怙主三尊的化身。

二十七、请问上师在介绍了博朵瓦大师的功德后,接着又讲了哪位大师的功德?

答:慬哦瓦大师。

二十八、请问慬哦瓦大师是哪个教派的开派祖师?

答:噶当教授派。

二十九、请问慬哦瓦大师一生中主要依止哪几位善知识?

答:阿底峡尊者、种敦巴大师、衮巴瓦大师。

三十、请问上师在本讲里主要从哪几个角度介绍慬哦瓦大师的功德?

答:一、如理依师;二、实证整体道次;三、修证般若波罗蜜多;四、净持戒律;五、以暇满难得鞭策自心;六、加行法;七、亲见本尊共七个角度。

三十一、请问慬哦瓦大师是如何如理地依止种敦巴大师的呢?

答:因为考虑到种敦巴尊者对自己的悬念,打消了去印度学法的念头,并在热振寺心行两方面都十分如法地依止了尊者八年,一直到尊者圆寂以前,听受无量显密教法。

三十二、请问慬哦瓦大师在整体道次第的修持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答:在尊者座前听受了《菩提道次经验引导》后,对一切所缘生起一切的思惟力,并且在达到这般成就后依照指示去拜见尊者时,阳光照耀在身上出现了八瑞图等许多吉兆,种敦巴尊者便高兴地说:“缘起非常地好!”

三十三、请问慬哦瓦大师对于般若波罗蜜多的行持,达到了什么样的成就?

答:从种敦巴大师处得到了圣龙树解释佛陀密意的许多中观教授,并且在依着种敦巴尊者指示离开听经会场时,种敦巴尊者说:“所谓的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就像他这样。”

三十四、请问慬哦瓦大师平日是如何以暇满的法类鞭策自心的呢?

答:在每次修行时都会念诵“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从以何因从彼出。”的偈颂,并且也时常问自己的弟子“你忆念已经得到暇满人身了吗?”

三十五、请问慬哦瓦大师因为如此精进地鞭策自心,产生什么结果呢?

答:令他由于珍惜暇满,乃至晚上都不睡眠而勤修道次第,当有另一善知识劝他休息时,他仍然说道:“这都是因为暇身太难得了!”也正因为如此精进地修持,使他对于道次第的觉受证达究竟,出现许多征兆。

三十六、请问慬哦瓦大师是如何修持净罪集资的加行法?

答:一、对于极具功德的大乘密法,念诵全部足量;二、对于每种羯摩集等也都全部修过;三、印造了像一座小山头那般多的泥质佛塔、佛像;四、所供的供品里只以甘松一项来说,也能堆满一间屋子。

三十七、请问慬哦瓦大师有什么样的亲见本尊的功德呢?

答:他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能够亲见本尊了。

三十八、请问接下来上师为我们宣讲了哪位善知识的功德?

答:杰贡巴大师。

三十九、请问杰贡巴大师主要依止哪几位善知识呢?

答:他是慬哦瓦大师的再传弟子,先后还依止了嘉裕瓦、内邬苏巴。

四十、请问在本讲里上师主要从哪几个角度介绍杰贡巴大师的功德?

答:一、如理依师得到师长着重摄受;二、持戒精严;三、定力坚固;四、具他心通;五、勤于利他;六、亲见本尊共六个角度。

四十一、请问杰贡巴大师是如何如理地依止自己的善知识的呢?

答:他在经人介绍后启程去向内邬苏巴求法,出发前即梦见了上师的住所,等到达目的地后,便毫不耽搁地去求善知识。

四十二、请问内邬苏巴是如何看重、照顾杰贡巴大师的呢?

答:在最初相遇时即表示似曾相似,并主动传给了他其他人虽然请求也没有获得的教授,对于他所需的粮食、住处,也都予以帮助。

四十三、请问杰贡巴大师在学法上有什么样的专注力呢?

答:能快速地记下上师传授的经文,而使上师称叹道:“你好像是一个比我更加少用专注即可的人!”

四十四、请问杰贡巴大师具足他心通的功德又是怎样的呢?

答:在弟子动念想要他的念珠时即给予教诫,另外如果没有生起善心到他面前他也会表现不悦,如果生起善心,他则会表现欢喜并给予鼓励。

四十五、因此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启白固然重要,但什么更为重要呢?

答:内心生起修善的意乐,努力修善。

四十六、请问杰贡巴大师勤于利他的功德又是怎样的呢?

答:只要是能够利益有情的事,不管多小都去作,甚至已经成了一位大善知识了,仍不顾他人的劝阻到村里诵经修法,一直到八十岁示寂前都是如此,对素昧平生的人来求助,也会传授予皈依发心的教授,认真地教导。也曾提到自幼未曾起过大的瞋恚,而利他之心总能任运生起。

四十七、请问杰贡巴大师亲见本尊的功德又是如何的呢?

答:经由对上师本尊祈祷而亲见本尊给他传法,由此生起真实的道次觉受。

四十八、请问上师在本讲了顺带介绍了佛陀子大师的哪些功德呢?

答:一、以承事上师为积资的无上法门,精勤地视师如佛;二、得到本尊摄受生起无量三摩地,圆满的修道位;三、在此生进登十地;四、将成为贤劫千佛之一;五、身为嘉裕瓦大师的转世。

四十九、请问上师在介绍完这些祖师的功德后,强调了《入中论》的哪个偈颂呢?

答:“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五十、请问此处的“顺处”是指什么?

答:人天善趣的和顺之处。

五十一、请问此处的“险”是指什么呢?

答:恶趣。

五十二、请问此偈颂所要诠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在身处善趣时必须善自摄持,绝不能堕落恶趣,因为如果堕落就几乎无法回到善趣了。

五十三、请问为什么堕落恶趣后,就几乎很难再回到善趣呢?

答:因为恶趣身修善少,造业的势力强,甚至《十地经》也说,哪怕是回到善趣也会感得两种果报。

五十四、请问要如何不堕恶趣?

答:竭力严持净戒。

五十五、请问为了帮我们严持净戒,上师又为我们开示了哪个偈颂呢?

答:“是故胜者说施后,随即宣说尸罗教,尸罗田中长功德,受用果利永无竭。”

五十六、请问在这偈中,“尸罗田”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一切功德所依止。布施的这个因和其所感得身受用的果,都在这田中辗转增长、永无穷尽。

五十七、因此我们考虑到,为了生生都有资财受用而行布施后,应考虑什么问题?

答:如何使这些善果在善趣身成熟,而且能多生相续。

五十八、如此考虑后,便会得到什么结论?

答:持戒为胜方便。

五十九、请问在这之后,上师又引了哪个偈颂来说明持戒应有的高度?

答:引了《亲友书》中“仁者于戒勿破羸,莫杂莫染当净修,佛说戒为众德本,如情非情依止地。”

六十、请问本偈颂所强调的持戒状态为何?

答:不要破、不要羸,也就是持戒力道不能弱,并且不要染杂,上师又引宗大师说:“乃至莫令起犯戒心。”

六十一、那我们如此听闻后应该要作什么呢?

答:正思惟,并且相续思惟。

六十二、请问针对大家“相续修好像很困难”的疑问,上师引据了哪个偈颂解决呢?

答:引据《无边功德赞》“世间何法生怖畏,佛亦久远未能行,然佛修习得任运,功德不修难增长。”

六十三、请问这些乍听之下很难的功德,佛在因地时就善巧了吗?

答:不是,也是透过修习才达到任运的境界。

六十四、请问功德不透过修习能增长吗?

答:很困难。

六十五、如果不修习则很难增长,透过足量的修习即能达到任运的境界,是否应该持续修习呢?

答:是。